李书福终成魅族新主人,“汽车+手机”格局初现
华夏时报记者 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 看起来,李书在魅族被“偷走”的福终那些年中,其创始人黄章的成魅初现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是族新主人主动还是被动选择,他对于控制权已经不那么执着。汽车 6月13日,手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格局案件公示表显示,魅族科技及黄秀章(黄章真名)等已经和吉利集团旗下的李书手机公司星纪时代签署协议,后者拟收购魅族79.09%的福终股权。 当天魅族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成魅初现近期,族新主人由李书福领衔投资的汽车星纪时代已和魅族科技就战略投资事宜签署协议,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关监管机构的手机审批手续,交易细节还在协商中。格局“相信魅族会以此次战略投资为契机,李书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但对于具体合作细节其并未透露。对于已在智能手机市场掉队多年的魅族,被收购是否意味着“更美好的未来”? 黄章让出控制权 黄章已经将魅族的控制权让给了星纪时代。 上述资料显示,本次交易完成后,黄章对于魅族的持股将降低至9.79%,淘宝中国将退出对于魅族的持股与控制。收购方星纪时代则将持有魅族79.09%的股权,进而取得对魅族的单独控制。 而本次交易前,魅族由黄章和淘宝中国共同控制:二者分别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权。 在外界眼中,黄章极为重视对公司的控制权。曾有媒体报道称,魅族创立初期,雷军想要投资并获得魅族股份,但遭到黄章拒绝。 不过,黄章在2014年的内部交流会上也反思没能早引入投资让公司获得快速发展。当年,曾不解资本“风情”的黄章重回魅族担任CEO,并着手为公司引入投资。 天眼查显示,魅族公开的第一轮融资是在2015年,当时其获得了6.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其中阿里出资5.9亿美元。2016年,魅族获得来自有财投资、、源科股权共计超过5.37亿元的投资。2019年5月,珠海国资投资并入股魅族,这也是魅族在此次收购前公开披露的最后一轮融资。 而此次收购魅族的星纪时代则是吉利集团为进军手机领域、在2021年9月成立的公司。天眼查显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其实际控制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魅族被星纪时代收购之后,业务上并不太会丧失独立性,“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吉利集团自己并不会造手机,而魅族在造手机方面具备专业性。所以魅族的收购不会有太多问题,甚至它还能有更多的市场优势。” 但他也表示,后期二者的整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吉利从一家造车企业转变成造手机企业,两者差距较大。所以吉利汽车和魅族两者的文化,包括管理方式、市场差异都会很大。从目前来看,我认为吉利有可能依然会面临比较大的市场压力。” 手机小厂命运是被收购? 魅族曾是“小而美”手机厂商的代表。2002年底黄章创办魅族科技,最初这是一家制造MP3产品的公司。魅族的手机之路始于2009年,其最初定位是“精品路线”。当年其发布的第一款智能手机魅族M8,曾一度引发市场抢购。 不过,过去几年魅族的发展并不算顺利,这也引得本打算隐退的黄章两度出山。 2010年,黄章退出魅族日常管理,这期间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OPPO、小米正式加入智能手机市场战局。2012年,罗永浩成立锤子科技,并在此后的六年中连续获得共计超过16亿元的融资。2013年,喊出“只做精品”的一加手机成立,华为也推出定位中低端的荣耀品牌。 众多玩家的入场,让智能手机市场厮杀激烈。为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并扩大规模,2014年底,魅族推出主打性价比路线的魅蓝note。次年,魅族手机出货量翻了超3.5倍达到2000万台,而魅蓝note为其贡献了一半的销量。 2017年,淡出公众视野两年的黄章再次回归魅族,并在当年年底宣布魅族重回精品手机路线,定位低端的魅蓝系列也被砍掉。但其中高端机型卖的并不理想,去年9月,魅族重又启动魅蓝系列。 需要提及的是,当前智能手机行业已经高度集中。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vivo、OPPO、苹果、小米、荣耀前五大厂商共拿下国内智能手机84%的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认为,很多手机小厂作为独立公司并没有竞争力,但如果未来大资本方注入,或加入巨头的生态体系,可以获得更大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而并入大厂或被完全收购已经成为众多“小而美”手机厂商的现状。2019年,罗永浩将旗下的手机业务团队以及锤子科技部分知识产权专利打包出售给字节跳动。去年6月,“不将就”的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宣布一加手机与OPPO将全面融合,成为OPPO旗下独立品牌。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称,腾讯拟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游戏手机公司黑鲨科技。 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未来小而美的小众手机厂商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优势,有可能会走向与魅族相似的道路,即被大型公司和集团所收购。“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当前的竞争特别中国手机产业,已经经过了当年自由竞争、高速发展的阶段,向成熟发展的状态转变。在这个阶段中,企业一定会向市场越来越集中的方向变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俄农业部长:今年农产品出口额或达400亿美元
- 奈雪的茶、喜茶告别“3字头”,与中端品牌正面鏖战
- 国家卫健委:当前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
- 快讯:上海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涨超8% 当前报价720.4元/桶
- 年内22家私募合计自购金额约30.76亿 景林九坤宁泉保银等百亿私募为自购主力军
- 财政部:已下达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专项转移支付4000亿元
- 年轻人为何热衷国潮
- 阿里加码股份回购 回购规模相当于近十分之一市值
- “无人”在即!北京自动驾驶开启“前排无人”测试时代
- 东航坠机20个小时 关于事故的假消息、待确认和已确认消息
- 围绕日本核污水排海 IAEA调查团启动相关验证工作
- 中国恒大、恒大物业、 恒大汽车:预期延迟刊发2021年经审核业绩
- 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通策医疗早盘大跌近8%
- 中国央行在香港成功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
- 【焦点复盘】个股高低切换迹象明显 分化调整后资金或将快速回流
-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径解析
- 北证50上线首日上涨2.55% 八家基金管理人抢先申报“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
- 黑龙江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例、无症状感染者13例
- 国家医保局同意河南、重庆提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服务收费方式
- 特斯拉德国工厂正式投产 马斯克亲自交付首位Model Y车主钥匙
- 搜索
-